中新社大溪10月26日電 題:探訪慈湖:神秘籠罩的浮厝“蔣陵”
 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
  在臺灣桃園大溪山環水抱、風水絕佳境地,有一處仿閩浙風格磚造、紅瓦四合院,坐北朝南。院中種有四棵綠樹,迴廊、立柱粉刷成淡藍色。一間空間不大、甚至顯得狹仄的房間正中央,擺放著一尊敦厚花崗石黑棺。棺前,樹立著黃色花朵扎就的十字架。
  這就是蔣介石在臺灣慈湖的靈柩。
  出生於浙江奉化的蔣介石,1975年在臺灣去世後,終未下葬。其靈柩離地三寸、四腳墊高,奉延江浙老家傳統,浮厝於此,待以時機,歸葬故里。
  這裡不允許拍照,走廊上銘牌書寫“請自行行禮”。志工們關閉導覽器,提醒人們息言止語。
  靈堂設置十分簡單,兩側是中式椅凳,小桌上擺設黃菊。靈堂中央台桌上,置白燭、鮮花,其上懸掛蔣介石面帶微笑的黑白照片。黃花十字架表明其基督徒的身份。
  整點時刻,裝容立整、手端鋥亮鋼槍的衛兵,從陵寢一側慢行踢步而來,至陵寢門口,立正,與在崗士兵翻轉、對持、回攏槍支,長達十多分鐘的紛繁動作後,交接禮畢,氣氛肅然。
  對親身抵臨慈湖的人來說,這裡仍籠罩著濃厚神秘色彩。
  慈湖的後山是後慈湖,湖面看起來沒有慈湖那麼開闊,但依山傍水,林木蔥籠,更為僻靜。
  上世紀60年代,因應臺海情勢,考慮到一旦“反攻大陸”展開,臺北“當局辦公室”需暫時疏散,疏散計劃中,大溪的後慈湖被定為疏散點。
  當年,後慈湖內為此興建的防空洞、官舍等,即“戰時指揮所”、“戰備辦公室”,常年處於軍事戰備狀態、為高度軍事管轄區,至2007年才正式解嚴。
  神秘的氛圍從步道口、舊百吉隧道開始蔓延。志工手指入口處子彈頭造型石墩,“過去,這個即軍事管制區不得入內標誌”。
  從後慈湖進入陵區,需繞行一條海拔300餘米、蜿蜒3.8公里的盤形步道,寬僅兩、三米。兩側山林縱深隱秘,紅蝶、藍雀忽隱忽現,也聞曲蟲回鳴。
  隔三差五,便是廢棄哨所、鐵門、管制口,欲“攔截”去路。其側旁長出粗壯墨綠芭蕉,鬱郁蔥蔥,生機勃勃。
  若不緊跟導覽志工腳步,恐會落隊迷路。一條斑駁方石板鋪就的小道曲徑通幽,串聯高低山頭茂林之間5座灰矮水泥房。
  志工解釋道,水泥房是當年蔣介石為“反攻大陸”、精心闢就的“國光計劃室”,編號從“一號”至“五號”,分別作為戰時接待,及“蔣介石辦公室”秘書長、參軍長、副秘書長、伺衛長辦公用房,“誰知,一次都沒用過,‘反攻大陸’就未竟‘流產’了。”
  “一號辦公室”,布設“國光計劃”特展,是五間中最引人之處。“國光演習”各部隊完成行動時限表、“空投計劃”應註意要點、彭孟緝呈蔣介石修正“反攻”作戰初期指揮體系及確定權責文件等,泛黃紙張靜躺於玻璃展櫃。
  潛入大陸空域、秘密執行偵照任務的“黑貓中隊”,其繡有標誌性黑貓頭像的飛行服複製品,以及飛行員與U-2機身合影照,也展陳在“辦公室”空間。
  迴廊盡頭,是“國光終曲”八六海戰作戰實錄,翔實記述國民黨劍門、章江軍艦全軍覆沒始末。文字標註曰:“此役重挫蔣介石信心,自此,‘國光計劃’規模逐年縮減。”
  “三號辦公室”揭開蔣氏家族私密生活面紗,將原“慈湖賓館”(“慈湖陵寢”更名前)餐廳、客廳、書房、卧房擺設挪至此處。
  書桌上所置一筒、一碗、一鏡頗令人費解。志工解疑釋惑:筒是蔣介石為宋美齡、蔣經國畫作題款前盛畫筒,碗、鏡分別為蔣介石晚年浸泡假牙、觀察假牙是否佩具妥當所備。
  在後慈湖距慈湖陵寢、月牙門管制點不遠處,有一條戰備隧道,長約150米。
  站在深邃地道入口,土灰色建築錶面長滿綠苔、爬牆藤,輕喚有回聲。
  這條當年直通行館後門、可容200軍官、存糧20天的戰備隧道,如今,來人已無法、也無勇氣進身其中:因其暗黑溫濕環境吸引集結了上千隻蝙蝠棲息,隧道口乾脆註明“蝙蝠洞”。
  “現在,生態環境比‘戰備隧道’更重要”,志工與來客開起玩笑。
  大溪花海,竹林傍道,森林繁茂連片色彩斑斕,黑天鵝碧潭中追逐嬉鬧……除去神秘,慈湖自然風光,勝似世外桃源。
  當年,思鄉心切的蔣介石,尤覺此番風水極似故鄉奉化,生前於此建“慈湖賓館”、既紀念慈母也作其行館,去世後,“慈湖賓館”被改為“慈湖陵寢”,供其停厝安靈。(完)  (原標題:(臺灣寫真)探訪慈湖:神秘籠罩的浮厝“蔣陵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i33iij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